微博矩阵

微信矩阵

移动版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十三五”时期榆阳区聚焦聚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19 09:19 来源: 榆林日报 吕晶 李拴
       “十三五”以来,榆阳区坚持“抓党建、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思路,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立足新阶段,践行新理念,融入新格局。目前,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区第59位,全省践行新发展理念五强区第3位,党的建设、深化改革、“三农”工作、脱贫攻坚、生态文明、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等一系列重点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2020年,榆阳区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大关,生产原煤1.2亿吨,完成财政总收入20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0.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6亿元。

       1、调优结构——厚植转型升级新优势

       “2020年10月17日,国内最高熔点的费托蜡在榆阳成功试产。产品各项指标可与国外生产的同类产品相媲美,它填补了国内高端特种蜡的市场空白,打破国外垄断,完全取代进口。”未来能源清洁化学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胡家海介绍,精制费托蜡主要应用于亮光蜡、纺织助剂、热熔胶、油墨及涂料、PVC等塑料加工、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

       费托蜡在榆阳区成功试产是该区厚植转型升级新优势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榆阳区大力发展高端能化产业,加快推进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建设,高水平推进“三个转化”,统筹非煤能化产业发展,体育康养、轻纺工业、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金鸡滩循环经济产业园成为高端能化和先进制造业突破发展的桥头堡,建成象道物流、上古天然气等总投资3000多亿元的200多个重点项目,奠定了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的坚实基础。

       目前,全区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年均增速10%,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态势最好的县区之一。

       2、“三农”为重——开创振兴乡村新局面

       在第27届杨凌农高会上,“榆阳湖羊”这一肉类品牌第一次亮相,引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湖羊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等优良特性,适合规模化、工厂化饲养。从2019年起,榆阳区开始大力发展湖羊产业,今年养殖规模将达到100万只。

       “常乐堡15万只养殖基地项目全部建成后,正常年营业收入3.5亿元,将带动发展牛家梁镇及周边4万亩饲草种植产业,带动5000户农户种草、1000户农户养殖。”上河集团副总经理刘双成介绍。

       近年来,榆阳区运用全产业链思维,大力实施“3+2+X”新兴主导产业建设三年行动,优质果树、大漠蔬菜、优质饲草种植全域推开,百万只湖羊养殖基地初具规模,优质肉牛提质增效行动全面启动,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肉羊、马铃薯全产业链基地和“中国草业明珠”。

       同时,现代农业发展的“榆阳模式”在全国推广,“三农”领域成功创建11个“国字号”示范样板。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82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70元,并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3、文化自信——构建文旅融合新格局

       2018年建成的陕北民歌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座以陕北文化为元素、反映陕北悠久历史文化、体现陕北人民奋斗精神的音乐类博物馆。“我们注重展演结合,在游客参观过程中融入了经典民歌现场展演,通过活态化的展示,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民歌、了解民歌。”榆阳区纪博中心主任薛晓红说,民歌博物馆的建成并对外开放,不仅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民歌艺术欣赏、学习、交流的需要,更为陕北民歌的保护、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以来,榆阳区累计投入20多亿元推动文化旅游事业产业繁荣发展。建成了陕北民歌博物馆、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夫子庙文旅街区“五馆一中心”等一大批传承优秀文化、走在时代前列、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文化工程。培育了一大批引领转型升级、深化产业融合、促进富民强区的文化旅游业态。推出了一大批点亮精神灯塔、讲好人文故事、树立文明新风的“大美榆阳”文旅品牌活动,成功创建“中国民歌之乡”。

       全区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实现倍增,成为全国文旅融合示范县区和公共文化先进县区。

       4、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新高地

       古塔镇赵庄村曾经房屋破旧,环境脏乱差,自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该村通过改造旧居,增加配套基础设施等,解决了多年脏乱差问题。如今的赵庄村整排民居风格统一,出行道路宽敞平坦,停车场旁种起了花卉,让村民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成为了市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如今的榆阳,绿色振兴气势如虹。“十三五”以来,该区立足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主阵地,年均新增营造林10万亩以上,全区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82万亩,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矿区生态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创311天的新纪录。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打响一波又一波净美乡村人民战争,落实“一拆三改、四区分离、五化同步”措施和长效治理机制,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5、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领域新难题

       “赵家峁村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累计分红380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我们将大力发展时令性水果采摘、花卉、中药材等种植产业,进一步丰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业态。”赵家峁村党支部书记张春平说。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十三五”以来,榆阳区饱含“三农情怀”、遵循“三权分置”、抓实“‘三变’改革”、明确“三条路径”、促进“三产融合”,整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为全国首批先进典型。该区围绕人民满意目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打出校长职级制、阳光招生制、教育联合体等一整套组合拳,高考成绩持续领跑全市,高质量建成省级教育强区。敢为人先深化医改,公立医院资源高效整合,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医联体、医共体、特色专科建设和人才激励机制成效显著,成为全省医改先进县区。蹄疾步稳深化“放管服”改革,新增市场主体、招商引资总额和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6、改善民生——谱写共治共享新篇章

       说起小区“微治理”,家住榆阳区新明楼街道三官会社区纺织大院的高和贵赞不绝口:“我们小区针对居民电动车充电难、文化娱乐生活缺失等实际问题,通过区级财政兜底,‘双报到’单位、周边商户资助,居民自筹的方式,建设智能充电站,打造‘流金岁月’活动室,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榆阳区全域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形成城市“七联”和农村“七制”工作法,涌现出一大批务实创新、省市推广的示范典型。

       探寻五年来榆阳区的工作轨迹,不难发现“民生”这条主线清晰、温暖而且坚定。“十三五”以来,榆阳区累计投入60多亿元,实施城乡校建项目153个,新增学位4万多个,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构建起“区乡村组户”五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中心村老年幸福院全覆盖,建成全国首批养老服务示范区。重拳出击扫黑除恶治乱,获评全省扫黑除恶先进县区。率先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集成创新社会治理,创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取得丰硕成果。

网站地图 意见建议 关于我们 公开审查 榆政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 市政府办公室承办 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办公地址:陕西省榆阳区青山东路1号 技术支持:0912-389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