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矩阵

微信矩阵

移动版

返回顶部

榆林要闻
榆林:提质增效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9-10-17 09:11 来源: 榆林日报 郝彦丰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3.2万人脱贫,134个贫困村退出,佳县、清涧、子洲3个县‘摘帽’及已脱贫人口巩固”的年度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中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和问题整改工作要求,对标对表,精准施策,全面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在聚焦聚力中实现了提质增效。

       一组组喜人的增长数据、一个个落地的扶贫项目、一项项实在的惠民举措……无不显现出今年以来榆林脱贫攻坚迈出坚实的步伐,走过一段砥砺奋进的道路,留下一串清晰闪光的足迹。

       坚持尽锐出战 确保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米”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上手抓脱贫攻坚,带头研究部署、直接推进具体工作落实,分管领导经常深入一线督导工作、传导压力,并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亲自上手、一抓到底,真正做到了从“关键少数”做起。3名市委常委分别包抓3个计划“摘帽”县,其余县市区至少有1名市级领导包抓;市级行业部门“一把手”直接包抓3个计划“摘帽”县行业扶贫工作,副职分工包抓其他县市区工作。

       今年5月7日,市委研究出台《关于深入开展问题整改全面提高脱贫质量的意见》,细化明确了扶贫领域每一个干部的责任,上至市委书记、市长,下至联户帮扶干部,形成了责任连带、上挂一级的追究机制。通过责任细化分解,为责任追究提供依据,真正把“紧箍”套在了每一名扶贫干部头上。

       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扶贫办配套出台《榆林市脱贫攻坚奖惩细则(试行)》,对各个层面的单位和个人如何奖、如何罚作了明确规定。同时,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上“四大班子”办公室、纪委、扶贫等单位抽调16名优秀干部,成立脱贫攻坚督导组,在脱贫攻坚期内,常态化巡回督查暗访,落实运用《奖惩细则》。发现好的,通报表扬、提拔重用;发现差的,严肃追究责任。目前,已通报表扬77人、追责268人,其中涉及乡镇党政正职24名、行业部门负责人33名。在奖惩细则的引导下,全市扶贫干部责任落得更实了,作风也有了明显改进。

       围绕“人人过硬”的目标,全市通过印发《干部驻村联户帮扶工作指南》、推行“四支队伍”公开脱稿述职评议、统一组织脱贫攻坚政策知识竞赛、推广“两个清单”模式等办法,强化干部政策宣传培训,确保扶贫干部做到市委要求的“六个清楚”,即政策清楚、情况清楚、措施清楚、成效清楚、问题清楚、下一步打算清楚,切实解决了一些干部“只会做、不会说”的问题。

       坚持精准方略 全面落实各项政策举措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实现。目前,全市贫困人口普遍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方面,全市无因贫辍学学生,4.6万名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全部落实;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大病专项救治6624人,重病保障服务1957人,慢病签约服务5.3万人,标准化卫生室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全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13346户46386人,全部达到国家入住标准,旧宅基地腾退完成86.6%,搬迁户后续帮扶措施全部落实。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1899户,完工率100%。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832处。

       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全市实施马铃薯一亩田良种繁供5.25万亩、谷子统繁统供项目41.7万亩,发展白绒山羊6.2万只,实现了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全覆盖;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68个,新建电商服务站点6个、电商扶贫龙头企业11个;新建光伏扶贫电站6个、22.7兆瓦。培训贫困劳动力5881人,转移就业10293人,自主创业457人,企业安置1177人,各类公益岗位安置1854人;建立社区工厂17个、扶贫基地13个。续聘护林员1704名,新增选聘213名,红枣低产林改造3.7万亩。贫困人口享受低保6.01万人、特困供养1.21万人。3.8万名贫困残疾人(含1.02万名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及时发放。

       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断激发。成立了市脱贫攻坚宣传组,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扶贫扶志和宣传工作。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在《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中省主流媒体刊登有关扶贫稿件1848篇,其中《农民日报》《工人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多次头版头条报道我市有关经验做法。推进扶贫扶志“6+6”工作法,突出抓好生产奖补、劳务补助和反面典型评选等重点,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不断树立文明新风,有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坚持政策不变 着力巩固脱贫成果

       截至9月底,我市共安排中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4.26亿元,其中市本级投入8.64亿元;8个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26.15亿元,为脱贫攻坚提供了资金“硬支撑”。推行“6+1”管理法,抓好项目研判、前期、进度、验收、公告、监管六个关键环节,确保扶贫资金绩效。在全省率先实行扶贫项目部门联审模式,审计部门提前介入。扶贫小额信贷今年新增贷款2.73亿元,贷款余额达到8.24亿元;互助资金总额5.41亿元,借出3.86亿元,借款率71.3%,其中今年新增借款2.47亿元。

       我市印发了《进一步加强全市驻村联户工作十项措施》,重新整合组建市县“四支队伍”管理办公室,切实将压力传导到基层一线。下达苏陕扶贫协作资金1.67亿元,启动项目66个。驻村帮扶投入项目资金1.1亿元,国企合力团实施项目18个,完成投资5.4亿元。660家民营企业、45家社会组织实施帮扶项目553个。印发消费扶贫《实施方案》,成立消费扶贫服务有限公司,榆林消费扶贫服务中心正在筹备中。全市社会扶贫网注册总量达到105.7万人,多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注册量、需求对接量均在全国前列。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将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优先支持已“摘帽”县、已退出村。在全省率先出台《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指导意见》,制定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强化脱贫成果巩固实施方案》,有效指导基层强化成果巩固。持续加强重点长期产业支撑,累计建成光伏电站267个、179.8兆瓦,有条件的贫困村实现了光伏电站全覆盖;栽植山地苹果8.2万亩,累计达到97万亩,力争到2020年南部六县人均达到1亩以上。

       坚持问题导向 切实提升工作质量

       问题排查全面清底。打破就反馈问题抓整改的惯性思维,自下而上全面开展问题大排查。在照单认领、全面整改各级各类反馈问题的基础上,紧盯“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紧盯今明两年的减贫任务、紧盯已脱贫人口防返贫,制定《问题排查建议清单》,指导户、村、镇、县、行业部门5个层面,全面扎实开展问题大排查。

       问题整改全程指导。市一级在严格销号管理的同时,重点在精心指导、严格督导上下功夫。强化业务培训,全市举办整改工作专题视频培训会议3次,开展现场培训9次,培训市县行业部门、县镇村业务骨干2100余人次,并组织力量对南部县问题整改工作进行专题督导,逐部门、逐乡镇先核查成效,再检查台账,最后提出指导方法,确保台账与实际相符合。

       整改结果成效明显。2019年,中省共反馈我市9个批次229条问题,截至10月初已基本整改到位。同时,紧紧围绕“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由3名分管副市长带领相关行业部门进村入户蹲点调研,对症下药,制定出台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7个行业扶贫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全市脱贫攻坚工作长效机制,有效避免了有关问题屡改屡犯。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紧盯“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人人过硬”目标,再接再厉、扎实工作,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网站地图 意见建议 关于我们 公开审查 榆政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 市政府办公室承办 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办公地址:陕西省榆阳区青山东路1号 技术支持:0912-389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