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业休闲旅游到森林运动、从森林康养到生态经济……一幅多元、系统、富有创新活力的生态画卷正在葭州大地徐徐展开。近年来,佳县以建成“山水葭州·康养胜地”黄河康养旅游度假区为目标,深入推进“生态立县”战略,聚焦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新模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持续增绿
拓展造林绿化空间
生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如何做好“生态”文章、提升“绿美”气质?佳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山水石林巧合成景,岩溪树藤自然成趣……位于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白云山森林康养基地,山水相映,松柏参天,成功入选第二批陕西省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名单。景区目前划定面积为4.6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78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0%,有着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佳县深入开展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实施退化林修复、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等工程,每年举行“加强生态资源保护 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立高标准县级义务植树示范基地22处。2022年以来,实施营造林10.5万亩,建设美丽乡村35个、生态廊道25公里,完成退化林修复4万亩。
坚决守绿
严守林业生态红线
近年来,佳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出台五项林长制配套制度,各镇办均设立林长制办公室,各行政村均指定专人负责林长制日常工作,选聘、续聘护林员377人,规范生态护林员的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和生态护林员网格化监管体系作用。2023年,全年县级林长巡林115次、镇级林长巡林1270次、村级林长巡林33963次,护林员实现常态化巡山管护,真正实现了以“林长制”促“林长治”。
同时,成立佳县林草资源管护中心和林草综合执法大队,紧抓全县防火宣传、野外用火监管和重点区域巡查,重点开展沿黄绿化造林和红枣林保护,加强森林防火和封山禁牧管控,实现全年森林火灾零发生。开展枣疯病普查和防治工作,清除枣疯病3.5万株,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
创新用绿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通镇向阳湾村依托丰富的枣木资源,科学制定了枣木香菇生产、加工、销售标准,努力将小香菇做成大产业,为群众在家门口提供就业和增收渠道。目前,向阳湾村已建成枣木菌菇出菇棚28座,年产值可达120余万元,提供稳定就业岗位40个,带动周边农户100余人就近就业。
佳县积极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广大林农发展林下经济,最大限度挖掘林下经济富民惠民功能。推广“农户+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红枣加工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沿黄有机红枣基地4300亩,推广抗裂红枣品种3735亩,改造低产枣园22万亩,实施酸枣嫁接6000亩,新建密植酸枣示范园500亩。持续推进枣木雕、枣花蜜、枣酱、冻干枣片、枣酒等一系列优质产品开发。推动林下食用菌、油菜花、蜜蜂养殖等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其中,丰禾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枣花蜜被国家优质蜂产品科技创新联盟评为“全国优质成熟蜂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党群机构网站
政府机构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中省驻榆单位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