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水润麟州 惠泽万家
来源:榆林日报 宋艳霞
  
时间:2023-04-17 09:25
分享:

作为黄河一级支流的窟野河、秃尾河,从北向南,滋润着麟州大地;水库输水管网、岩溶水输水管网、矿井疏干水利用项目管网的有序编织,惠泽着辖区内工业发展和民生建设。从水利项目的实施到节水型城市建设的推进,从一条条河道的治理,到一段段堤防工程的完工,从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移民搬迁、饮用水源保护到安全饮水通达千家万户……神木市水利事业正在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水”是生态文明建设发力的关键点。近年来,神木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发展总基调,民生水利稳步提升,河湖长制深入实施,水旱灾害防御扎实有效,水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向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

强基础,织牢水利基础设施网

星罗棋布的拦砂坝、整治一新的圩堤河道……走进神木市广袤的乡村大地,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变化让人感叹。近年来,该市强基础、补短板、抓升级,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织牢织密水利基础设施网。

加大水利投资,有效夯实发展基础。2022年,该市统筹各方力量,持续加强水利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各类水利投资8.57亿元。完成节水型城市规划方案、矿井疏干水生态流量实施方案等规划,储备编制了17个项目前期规划;15个项目均按期完成,保质保量推进了项目建设进度。

坚持“四水四定”,完善水网节水增效。该市在2021年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成功创建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神木水网”建设。全力推进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黄工程项目及其配套工程,形成神木外部引水管网。矿井疏干水利用项目管网建设有序推进,以管道为经络,各水库、水厂为枢纽,各配套管网为毛支,通过水源涵养、水土养护、人工补给、水资源调蓄等方式,全市内部水网经络初步形成。

从“治水”到“智水”,信息化建设是神木水利发展的一项重点内容。截至目前,该市智慧水利平台、水资源远程监控系统、水利信息平台及水利普查信息系统已启动建设。新建水土保持监测场点80处、水土保持综合监测站1处,工农业取水基本实现计量取水。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了淤地坝“一坝一码”,为黄土高原淤地坝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提供了“神木样板”。出台了多项规范性文件,为强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保安澜,筑起水利灾害防火墙

水旱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困扰。构建完备的防汛抗旱体系,是确保水安全最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神木市牢牢把握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生产稳步增产增收。

该市坚持水旱防护,全力保障河湖安澜。立足防大洪、抢大险、抗大旱,完成全市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扎实开展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治理,汛期做好城区危险区域防御工作。落实水毁修复资金1000万元,用于136处水毁工程治理;投入抗旱资金815万元,扩大灌溉面积4000亩,保苗4万亩,保证7万余亩水浇地不减产。

为加快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建设,该市完成悖牛川大柳塔油房梁段、中鸡镇活鸡兔沟段2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新建达标堤防、护岸工程8.2公里。完成窟野河、秃尾河2条黄河重要支流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完成市中心城区东山十条沟山洪沟治理,实施护岸、护坡工程12处。在20个镇街补充完善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共建成自动水位雨量站25处、自动雨量站38处、简易雨量站606处。完善了市一级雨水情会商系统,防汛信息化系统已初步形成,建设1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防洪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防洪减灾体系初步形成。

惠民生,汇聚汩汩甘泉润心田

一项项饮水工程润泽万家,一股股清澈河水畅达田间……这一幅美丽的水利图景,正是神木市加快推进水利建设的鲜明写照。

近年来,该市立足群众所盼,守护民生福利,以水质提升、筑牢民生底板为导向,以优质、高效、便民的供水保障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和县域经济发展。

“自来水直通家里,村里实现了集中供水,用水太方便了。”锦界镇南北沟村村民张孝和说。南北沟村过去因自然地形条件所限用水困难,后来实施了光伏提水系统工程,配备了完善的杀菌设施,修建了高位蓄水池等配套备用设施,让村民吃水有保障、更安全。

农村供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近年来,该市水利局与镇街共建供水工程“病历簿”,精准施“药”,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近483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完成市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建设10公里,改造20公里,日供水规模达6万吨,受益人口30万人。2022年,实施新建和维修养护工程314处,巩固提升了近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节水即增效,该市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已累计完成节水灌溉面积6万多亩,建设了1000多亩喷灌、滴灌农业生态示范基地,以及600余亩大棚蔬菜瓜果示范基地。作为工业大市,在工业节水示范与建设方面,神木市积极引导推广节水新工艺,加强节水型机构建设,建成节水型机关10个、节水型居民小区11个。在城镇居民生活节水方面,配合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加大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启动实施府谷岩溶水项目,安装远传智能水表750块。

护生态,描绘人水和谐新图景

水土流失严重,四季风沙不停,一度是神木生态的真实写照。为改变这一面貌,该市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水土保持方针,按照“南治土,北治沙,封山禁牧搞绿化”及“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治水保土布局思路,因地制宜开展水土流失治理。

完成淤地坝除险加固、小流域坝系、高标准梯田等中央和省级投资项目。2021年,开展了91座拦沙坝自验工作;2022年,完成了100座拦砂坝及18750亩“坡改梯”、9座黄土高原病险淤地坝加固工程。持续推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等试点示范工程,治理水土流失160平方公里。

此外,全面建立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市、镇、村三级“河长制”工作体系,成立了神木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落实了市级河长14人、镇级河长78人、村级河长222人,做到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每条河流都有河长履职尽责。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及河道执法检查,聚焦重点水域、重点水利工程,以“零容忍”态度,对违法水事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方面,该市多措并举开展沉陷区生态恢复和火灾隐患治理,实施完成了一系列水保项目,柠条塔煤矿被评为全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通过治理,全市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侵蚀强度明显下降,危害显著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基本好转。

放眼麟州,河畅、水净、岸绿、景美,一幅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新起点上,神木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利开发和生态保护,牢牢守住防汛抗旱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和安全稳定“四条底线”,谱写水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技术支持:
0912-3893665
电脑端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技术支持:0912-3893665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支持IPv6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技术支持: 0912-3893665

榆政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