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传承人绝活吸引游客
陕北不仅是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文化概念,作为陕北文化富集地的绥德,民间艺术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浑厚,享有全国民间文化艺术“秧歌、唢呐、石雕、民歌和剪纸”之乡五项殊荣,是全国文化先进县。绥德县域内,陕北秧歌、绥德石雕、绥米唢呐、绥德平安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种类丰富、传承技艺精湛、传播影响广泛、经济效益可观。近年来,绥德县以培树整体品牌、搭建共享平台、发展相关产业为抓手,扎实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工作,使绥德非遗成为陕北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1、非遗品牌璀璨夺目
5月17日下午至18日上午,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中亚五国元首陆续抵达西安。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绥德县组织的74名秧歌表演者和唢呐表演团队,现场展示了国家级非遗项目陕北秧歌、绥米唢呐,夹道欢迎贵宾的到来。此次迎宾表演,不仅为国际友人展示了礼仪之邦的热情好客形象,更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文化的精气神。绥德非遗项目表演者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通过这种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祝福中国—中亚绵延千年的古老情谊更加历久弥新。
据了解,2006年以来,陕北秧歌、绥米唢呐、绥德石雕共计3项民间艺术先后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绥德踢场子、绥德炕头石狮子、绥德剪纸、绥德定仙墕娘娘庙花会等共计11项民间艺术先后入选省级非遗项目;绥德民歌、绥德传统婚俗、绥德民间壁画、绥德转九曲、陕北窑洞营造技艺等共计23项民间艺术先后入选市级非遗项目。
截至目前,绥德打铁技艺、绥德木雕、绥德老银匠技艺、伞头秧歌、绥德擀毡技艺、绥德羊杂碎、绥德羊肉面等民间文化县级非遗项目共计有五批十大类89项,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达123名。该县拥有非遗项目93个、省级非遗工坊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
2、传承传授发扬光大
位于绥德县金阳光联丰超市二楼的绥德剪纸保护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内含展览区域和各项培训班,在每周六、日以及节假日开展剪纸、刺绣、绘画、布堆画、农民画、豆贴画等培训实践活动,由绥德剪纸市级非遗传承人进行培训,累计培训妇女儿童剪纸爱好者达2万多人,其中,通过培训学习在剪纸领域就业的有30余人。
绥德县文化馆非遗办主任延保霞介绍,目前,全县有传习所(基地)55处,传习所成为集绥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体验、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公共文化空间,平均每年开展宣传推广展示活动60多场次,在非遗保护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建设非遗传习所之外,2020年起,绥德县教育系统还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学校通过编制适合学校和学生特点的非遗相关材料普及非遗知识;成立社团非遗兴趣小组,每周安排两节课时,组织非遗传承人为同学们授课传艺,培养学生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知识讲座、观看非遗成果展览、举办非遗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各中小学营造了人人知晓非遗、人人热爱非遗、人人学习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了各类学校在非遗普及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绥德县积极搭建非遗保护传承平台,让群众充分感受非遗魅力。绥德县文化馆、非遗小剧场每年免费开展培训、排练、辅导活动120余场,服务达2万余人次。绥德非遗陈列馆从打造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角色定位出发,开展中小学生课外研学活动,提供“有声、有形、有感”的优秀传统文化游学活动,目前,累计有5000余人次的中小学生走进非遗陈列馆,近距离参与学习实践互动,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和魅力。该县还通过非遗项目线上展、非遗传承人培训、特殊节日期间在城区搭建舞台对非遗项目进行集中展演和游街汇演等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在多彩的非遗活动中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3、经济价值日益彰显
行走在四十里铺镇210国道上,放眼望去,道路两旁堆满了石狮子、石牌楼、石碑、石桌、石凳等石雕产品,仅5公里的街面上,有大小各类石雕公司和石雕厂40余家,从业者1200余人,这里也被誉为“不设围墙的石雕博物馆”。绥德石雕非遗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石雕协会会长鲍武文介绍,绥德石雕产业发展迅猛,产品种类繁多、功用齐全,工艺推陈出新,更具现代化气息,不仅誉满全国,且远销日、美、英及东南亚国家,年产值达1.5亿元。
蓬勃发展的绥德非遗产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绥德唢呐乐班有200多班,从业者近1000人,常年活动在绥德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婚丧庆典活动中,年总收入约4500万元;绥德伞头协会,有20多家花轿队秧歌队,从业者1000多人,年总收入200余万元;绥德剪纸协会有会员106人、网上销售店5家,年总收入180余万元;绥德泥塑从业者30多人,年总收入240余万元;绥德说书从业者约90人,年总收入130余万元。
此外,非遗特色小吃绥德羊杂碎店,在县城约有60家、西安市有40多家,在北京、内蒙古、太原也有零星分布,年营业额9000余万元;绥德黄馍馍常年从业者50多人,年营业额1200多万元;绥德卤猪头肉在县城约有80家、西安市有20余家,从业者300多人,年营业额2200多万元;绥德黑粉约7家,从业者30多人,年营业额270万元;绥德羊肉面在绥德县域有100余家,西安市有40多家,全国其他各地有200家,从业者5000多人,年营业额128300多万元。
“随着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以及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成功举办,绥德将在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为期3天的首届绥德非遗艺术节,推动绥德非遗走向全国,持续提升绥德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绥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贺心睿介绍,下一步,绥德县将坚持红色旅游带动全域旅游、非遗文化赋能产业融合的思路,将文旅产业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重点打造全链条文旅服务体系,推出丰富多彩的非遗主题线路、旅游文创产品,使古老的非遗传统技艺迸发出蓬勃朝气,让文创产品成为炙手可热的“潮品”,全面提高旅游综合收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党群机构网站
政府机构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中省驻榆单位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