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二件”参加榆林市传统美食宴席烹饪大赛。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已走过66载的榆阳区双鱼塞上饭庄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塞上饭庄,是正宗地道的榆林菜系的传承者,是榆林味道的承载者,也是榆林餐饮文化发展的见证者。
塞上遗风 底蕴深厚
提起塞上饭庄,老榆林人更多地称之为“二楼餐厅”,原址位于榆林老街56号,在老榆林地标钟楼与星明楼正中间,它的前身是榆林餐厅。1956年创建榆林县饮食服务公司,1976年为榆林县饮食服务公司国营二食堂。1987年商业体制改革,榆林餐厅对外承租,更名为塞上饭庄。2007年国企改革,饮食服务公司改制,成立榆阳区双鱼塞上饭庄餐饮有限责任公司,下设塞上饭庄、塞上风味楼等。2016年“五证合一”后直营两个店,分别为塞上饭庄饺子馆和塞上饭庄(夫子庙店),主营“塞上豆腐宴”和榆林传统“老十二件”“拼三鲜”,以及水饺、地方风味小吃、经典地方名菜等。
塞上饭庄走过66年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先后获得“陕西老字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名宴”“中华名小吃”等称号。
不懈追求 匠心独运
“传说正德十三年,明武宗朱厚照来到榆林,巡抚将榆林城内的大厨招来研究做菜,向皇帝呈上榆林传统‘老十二件’,武宗品尝后甚为满意,榆林‘老十二件’成为御用贡品。后来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塞上饭庄负责人史双鱼介绍这道经典的榆林美食。
“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榆林豆腐名扬天下,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979年,史双鱼接替父亲进入饮食服务公司,成为一名学徒。为了利用好榆林豆腐,挖掘地方风味食品,弘扬传统饮食文化,史双鱼带领一帮青年厨师,在尚存义、袁忠德师傅的指导下,成立榆林豆腐菜肴研发小组,收集整理全国各地有关豆腐菜肴制作的菜谱,同时专程到安徽淮南、四川剑门等豆腐发源地学习当地的豆腐宴制作技艺。
经过不断改进,他们终于形成了以荷塘蛙鸣、熊掌豆腐、石磨豆奶等独具榆林地方特色的塞上豆腐宴。2002年,塞上豆腐宴在第十二届全国厨师节名宴比赛中夺得“金厨奖”,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名宴”称号。2009年10月,史双鱼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金厨奖”,2021年被省商务厅评为“陕西老字号”称号。
精益求精 树立形象
榆林的高档酒店林立,竞争激烈,要想脱颖而出,管理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塞上饭庄能发展至今的制胜法宝。
谈到管理,史双鱼认为,搞好餐饮管理,不仅要有好的服务,还要严把“四关”。一是严把食品卫生关,保证顾客吃得放心、吃得舒心;二是严把食材采购关,从源头上保证食材的新鲜卫生,筑牢食品安全底线;三是严把菜肴出品关,上到客人饭桌上的每道菜肴要求个个是精品;四是严把食品质量关,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进入新时代,塞上饭庄累计培养了近300名年轻厨师、近50名职业经理人和20多名餐饮企业家,年接纳顾客突破20万人,累计为地方纳税和捐赠2200多万元,成为榆林餐饮行业的“文化名片”,树立了古城的“餐饮形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党群机构网站
政府机构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中省驻榆单位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