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榆林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全市人民翘首以盼的延榆高铁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支持南部县产业振兴的18条意见落地见效;普惠托育让“幼有所育”成为群众幸福底色;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办在老百姓心坎上的实事、好事。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走深走实。
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榆林遵循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着力建设一座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次市委全会部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充分考虑人民的需求,让背街小巷不再泥泞,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让百姓出行安全畅通,让文化角落书香弥漫……人民期待的美好城市,既要充满“温暖度”,又要饱含“人情味”。这是一条以人民满意度、归属感为尺度的城市进化之路,要让每一个居于此、行于此的人感受到舒适便捷与现代美好。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夯实区域协调发展基础的固本之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也是解决城乡差距的关键。特别要在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下足功夫。要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以产业为牵引,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解决好城市和农村低收入群体帮扶问题。要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保障、帮扶基金五重保障,坚决防止因病返贫。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扎实推进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农村破损道路提升改造、气化乡镇三年行动等农业农村7项重点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增进民生福祉,是衡量区域协调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尺。悠悠万事,民生为本。区域协调的最终落笔,永远在“人”身上,它体现在就医的便捷处,体现在居住的环境中,体现在教育的公平上,体现在养老的安心里。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补齐民生短板,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稳住就业基本盘,加强公共疾控体系建设,推动学前教育普及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社区食堂、农村幸福互助院建设管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将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心头的“暖心大事”。
下好城乡“一盘棋”,共谱区域“协奏曲”。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开辟榆林经济发展的广阔新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党群机构网站
政府机构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中省驻榆单位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