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公交“下乡” 幸福“进城”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9-17 08:56
分享:

日前,榆林市区20路公交线路进行延伸优化调整,增设崔家畔村等9个站点,切实解决了该片区4.5万余名群众的出行难题。

这项便民举措深得人心,当公交车驶入村子的那一刻,村民们拍手称赞。2024年,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合力提出《关于开通榆林市第十九小学附近公交线路服务民生保障的建议》。随后,市区两级政协相关部室人员加紧督办,市交通局、市公交总公司安排人员走访调研,榆阳区青云镇崔家畔村委会提供场地、拓宽道路、兴建场站。最终,在各方合力协调共建下,公交入村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了。

改革不仅要解决“有没有”,更要追求“好不好”。此前,榆林也曾通过共享共建的模式,动态调整优化公交线网,扩大辐射范围,将多条公交线路延伸至榆阳区寨城庄社区、吴家梁村、小纪汗镇、古塔乡,以及横山区新开沟村等地。这一便民举措既解决了沿线居民的出行难题,又保证了公共交通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公交线网向城市周边区域延伸下沉的暖心之举,也是一张成色十足的民生账单。

这是一笔便利账。公交线路延伸有效破解了农村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极大改善了区域内不同年龄群体的出行条件。广大中青年往返城区务工更为便捷,降低了通勤成本;老年人无需长时间步行即可抵达市区;在榆林高新区、南郊就学的青少年也获得了安全、独立的上下学交通方式。公交车不仅成为连接城乡的物理纽带,也显著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是一笔环保账。公交车每日可替代大量私家车出行,直接降低碳排放与空气污染,推动绿色出行深入农村,改变了广大农民以往依赖摩托车、农用车的高耗能出行方式。同时,公交系统集约化运营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道路资源占用与扩建需求,从而降低对农田和生态的破坏,是实现城乡低碳协同发展的重要实践。

这是一笔惠农账。公交延伸降低了农村家庭因接送学生、频繁使用私家车而产生的经济负担,释放了劳动力,使家长可更专注于务工务农。同时,交通便利也激活了农村资源价值,闲置房屋得以出租、新鲜农产品更易进入城市市场,村民甚至可实现“家门口销售”。此外,公交系统还为乡村旅游、电商物流等新兴业态提供基础支撑,进一步优化农村投资环境,形成多方面的可持续经济收益。

公交“下乡”看似寻常却又不平常,它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落子。公交线路的延伸,延伸的不仅是距离,更是公共服务的半径、社会文明的尺度。四通八达的公交线路,编织起一张张便民服务网,让农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建和美乡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技术支持:
0912-3893665
电脑端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技术支持:0912-3893665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支持IPv6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技术支持: 0912-3893665

榆政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