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榆林市科学技术局2019年部门综合预算说明
来源:榆林市人民政府
  
时间:2019-04-03 16:39
分享:

一、部门主要职责及机构设置

(一)部门主要职责

1、贯彻国家、省、市科技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组织拟订全市科技发展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引进国外智力工作。

2、统筹推进全市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会同有关部门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指导科研机构改革发展,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设。

3、拟订基础研究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统筹协调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和创新,·编制市级科技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牵头组织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示范。

4、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政策措施建议,推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设,统筹协调管理市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并组织实施。

5、参与编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监督实施,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以及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科研条件保障建设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6、负责全市科研诚信和科技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统筹推动科技评价机制改革,负责科技评估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创新调查和科技报告制度。指导全市科技保密工作。

7、组织拟订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科技促进农业农村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政策和措施,组织开展相关领域技术发展需求分析,组织实施技术攻关。

8、牵头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拟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促进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结合的相关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推动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组织发展。

9、统筹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指导区域创新发展、科技资源合理布局和协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园区建设。

10、负责全市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

11、负责市科学技术奖励组织及省级相关科技奖励提名推荐等相关工作。拟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政策。

12、拟定科学技术普及和科学传播规划、政策。

13、负责对职责范围内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14、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15、职能转变。

围绕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优化、转变政府科技管理和服务职能,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加强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科研诚信建设。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深入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建立公开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减少科技计划项目重复、分散、封闭、低效和资源配置“碎片化”的现象。政府部门不直接管理具体科研项目,委托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开展项目受理、评审、立项、过程管理、验收等具体工作。进一步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统筹国内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引进国外智力工作。

(二)机构设置

本部门现内设5个行政科室(政秘科、科技资源配置科、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服务科、工业科技科、农业科技与社会发展科、) ;另有榆林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榆林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榆林市技术经济研究中心等下属单位。

二、2019年年度部门工作任务

(一)大力支持科创新城建设

支持榆林科创新城与榆林高新区融合发展。推动榆林学院迁建及开放式大学建设,支持榆林学院新建一批特色专业创新平台,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推动大学生在榆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支持科创新城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共建产业研究院,引进领军人才、研究机构(团队)等创新资源,破解榆林科技创新资源匮乏问题。支持科创新城建设创业大街,布局一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积极争取科技部支持,与西安科技大学联合共建煤炭绿色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更名为榆林市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榆林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物理窗口和互联网平台,开展入驻科研机构的对接服务。

(二)积极构建现代区域创新体系

支持农科院等传统科研机构创新发展,推动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改革工作。推进神木锦界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高新区,推进神木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省级农业高新区,推荐申报1个科技示范镇、1个科技示范村。加快创新型县(区、市)建设,深化县域经济示范县试点工作,优化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县区追赶超越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加大对研发投入、技术合同交易额、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要素生产率等创新指标的权重。强化陕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榆林分中心功能,支持省科技厅“平台+标准+数据”管服试点建设,向各县区布局各类创新平台,通过平台部署省级、市级科研项目和创新资源,构建覆盖产业创新全链条、各环节的数据系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作为市场、需求、投资和管理主体,联合高校建立新型研发平台,联合开展全链条技术创新,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建设智慧农业云数据平台,推进“互联网+农业”创新发展。

(三)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良好“双创”氛围

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力度,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服务功能,对入库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个性化精准服务,重点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争取涌现出独角兽企业和科创板上市企业,引导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投资主体、成果转化主体。组织高新技术企业参加国内有影响的大型行业展会,提高榆林高新技术企业的知名度。落实研发费用75%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促进“双创”孵化载体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推动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争取培育3家省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力争培育2家国家级专业众创空间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科技与文化创新融合,建设2家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继续举办榆林第七届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双创活动周,深化“大赛+基金+孵化模式”,落实“以赛代评”政策。在全市中小学中搭建一批“科技小屋”,培养青少年创客。试行发放科技创新服务券。

(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与榆林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省科技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推进榆林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筹建工作。充分发挥北京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榆林创新研究院作用,引进一批科技成果,解决一批制约我市产业发展技术瓶颈问题。力争承办智能无人系统创新大赛。加强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开展榆林市科学技术奖、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奖评选,并推荐省科学技术奖评选,推荐10项以上科技成果参加各类展会。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举办科技成果专场推介对接会,与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共同举办“第四届红层与丹霞地貌国际研讨会暨第十九届全国红层与丹霞地貌学术研讨会”。

(五)推动重点产业技术创新

聚集不同行业、领域的创新资源,积极参与中省重大科技专项。面向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统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联合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支持榆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在煤化工、新材料等领域,重点突破煤炭分质利用,粉煤热解,金属镁冶炼、熔铸等关键技术难题,推进镁行业竖罐炼镁技术的应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强农业农村绿色生产生活技术研发;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供给,研发高端特色农产品;围绕我市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各种地理条件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研发小型化、智能化、轻便化、多功能农机产品;以高产、优质、广适多抗、适应机械化作业为突破口,选育地方特色农业新品种。积极推进榆林智能无人系统创新研究院项目落地榆林,开展军民融合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争取省科技厅支持,推进厅市会商确定的重点项目尽快落地,争取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0项以上。

(六)强化宣传、交流、培训、展览、人才等工作

全面落实《榆林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制定配套政策,出台实施细则,全面兑现相关政策红利。编印《榆林科技》四期,《科技参考》十期。狠抓科技招商工作,加强榆林-扬州科技扶贫协作交流。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普日”等宣传活动,完成“榆林科技网”、“榆林科技微信平台”的维护和更新,组织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讲、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技术市场、R&D统计、双创等培训20期以上。筹备参加杨凌农高会、西洽会、高交会等专业展会。强化科技人才工作,提升榆林市科技专家库功能。

(七)加强新形势下的科技特派员工作

深入推进科技扶贫工作,巩固科技特派员(含三区人才)贫困村全覆盖成果。加强科技素质、市场意识、电子商务等知识培训,培育一批懂农业、懂科技、懂市场、爱农民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推进科技服务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创业和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为重点,引导科技特派员以资金、技术入股等形式,到乡村发展产业项目,或者领办、创办、协办专业合作社及涉农企业等,推进科技特派员由个人向组建专业化公司发展。

(八)强化外国智力引进和管理工作

拟订引进国外智力规划,制定引进国外智力管理办法。编报引进国外智力专项经费预算,对经费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开展相关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建设引智示范基地,建立引进国外智力服务体系,规范引进国外智力中介组织,强化引进国外智力信息管理。制定出国(境)培训年度计划,组织实施重点出国(境)培训项目。

(九)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

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积极构建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加强思想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践行“四个意识”,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加强作风建设,增强责任担当,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扎实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加强组织建设,积极推进科技系统机构改革,优化政务环境,着力夯实选人用人基础,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勤政廉洁的干部队伍,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三、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从预算单位构成看,本部门的部门预算包括部门本级(机关)预算和所属事业单位预算。

纳入本部门2019年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的二级预算单位共有10个,包括:

序号

单位名称

1

榆林市科学技术局(机关)

2

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3

榆林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4

榆林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5

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6

榆林市机械工业研究所

7

榆林市畜牧兽医研究与技术推广所

8

榆林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9

榆林市技术经济研究中心

10

榆林市科技成果评价中心

四、部门人员情况说明

截止2018年底,本部门人员编制320人,其中行政编制17人、事业编制303人;实有人员296人,其中行政17人、事业279人。单位管理的离退休人员137人。

五、部门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及资产购置情况说明

截止2018年底,本部门所属预算单位共有车辆8辆,单价20万元以上的设备4台(套)。2019年部门预算未安排购置车辆;未安排购置单价20万元以上的设备。

六、部门预算绩效目标说明

2019年本部门实现了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涉及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4621.48万元。

七、2019年部门预算收支说明

(一)收支预算总体情况。

2019年本部门预算收入4863.4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4621.48万元、其他事业收入242万元。2019年本部门预算收入较上年减少669.94万元,主要原因一是机构改革减少一个单位;二是退休人员养老金转入社保经办中心管理;三是厉行节约。

2019年本部门预算支出4863.4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支出4621.48 万元、事业收入安排的支出242万元。2019年本部门预算支出较上年减少669.94万元,减少原因同上。

(二)财政拨款收支情况。

2019年本部门财政拨款收入预算为4621.4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4621.48万元,2019年本部门财政拨款收入较上年减少225.94万元,减少主要原因一是机构改革减少一个单位;二是退休人员养老金转入社保经办中心管理;三是厉行节约。

2019年本部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为4621.4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支出4621.48万元,2019年本部门财政拨款支出较上年减少225.94万元,减少原因同上。

(三)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支出明细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规模变化情况。

2019年本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支出4621.48万元,较上年减少225.94万元,主要原因一是机构改革减少一个单位;二是退休人员养老金转入社保经办中心管理;三是厉行节约。

2、支出按功能科目分类的明细情况。

本部门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21.48万元,其中:

(1)行政运行(2060101)262.5万元,较上年减少59.42万元,原因是退休人员养老金转入社保经办中心管理及厉行节约;其中含人员经费209.58万元,较上年减少57.79万元,原因是退休人员养老金转入社保经办中心管理等;公用经费52.92万元,较上年减少1.63万元,原因是厉行节约。

(2)其他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2060499)2,922.26万元,较上年减少390.53万元,原因是 退休人员养老金转入社保经办中心管理及厉行节约等 ;其中人员经费2,221.22万元,较上年减少433万元,原因是退休人员养老金转入社保经办中心管理等;公用经费191.04万元,较上年减少2.53万元,原因是厉行节约;专项业务费510.00万元,较上年增加45万元,原因是实际开展工作需要。

(3)其他社会科学支出(2060699)574.74万元,上年未列支本科目,无法与上年进行比较,原因是进一步规范使用功能科目;其中人员经费528.74万元,上年未列支本科目,无法与上年进行比较,原因同上;公用经费46.00万元,上年未列支本科目,无法与上年进行比较,原因同上。

(4)其他科学技术支出(2069999)601.42万元,较上年增加214.08万元,原因是实际开展工作需要;其中人员经费0.42万元较上年减少46.22万元,原因是退休人员养老金转入社保经办中心管理;公用经费1.00万元较上年减少4.7万元,原因是厉行节约 ;专项业务费600.00万元较上年增加265万元原因是实际开展工作需要。

(5)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2080599)1.26万元,上年未列支本科目,无法与上年进行比较,原因是进一步细化功能科目;其中全部为公用经费,上年未列支本科目,无法与上年进行比较,原因同上。

(6)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89901)21.35万元,上年未列支本科目,无法与上年进行比较,原因是进一步细化功能科目;其中全部为人员经费,上年未列支本科目,无法与上年进行比较,原因同上。

(7)行政单位医疗(2101101)17万元,上年未列支本科目,无法与上年进行比较,原因是进一步细化功能科目;其中全部为人员经费,上年未列支本科目,无法与上年进行比较,原因同上;

(8)事业单位医疗(2101102)220.95万元 ,上年未列支本科目,无法与上年进行比较,原因是进一步细化功能科目;其中全部为人员经费,上年未列支本科目,无法与上年进行比较,原因同上。

附图表:2019年与2018年公共预算支出功能科目明细对比表

2019年与2018年公共预算支出明细对比表(按功能科目分)单位:万元

功能科目编码

功能科目名称

19年合计

18年合计

增减变化情况

19年人员经费支出

18年人员经费支出

人员支出增加变化情况

19年公用经费支出

18年公用经费支出

公用经费增加变化情况

2019专项业务经费支出

2018专项业务经费支出

专项业务经费

增减变化情况

备注

**

**

 

1

 

 

3

5

 

6

8

 

9

11

 

合计

 

4,621.48

4,847.42

-225.94

3,219.26

3,736.71

-517.45

292.22

310.71

-18.49

1110

800

310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01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89.49

-89.49

 

81.16

-81.16

 

8.33

-8.33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0114

知识产权事务

 

89.49

-89.49

 

81.16

-81.16

 

8.33

-8.33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011401

行政运行

 

89.49

-89.49

 

81.16

-81.16

 

8.33

-8.33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06

科学技术支出

4,360.92

4,757.93

-397.01

2,959.96

3,655.55

-695.59

290.96

302.38

-11.42

1110

800

310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0601

科学技术管理事务

262.50

321.92

-59.42

209.58

267.37

-57.79

52.92

54.55

-1.63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060101

行政运行

262.50

321.92

-59.42

209.58

267.37

-57.79

52.92

54.55

-1.63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0604

技术研究与开发

2,922.26

3,312.79

-390.53

2,221.22

2,654.22

-433.00

191.04

193.57

-2.53

510.00

465

45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060499

其他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

2,922.26

3,312.79

-390.53

2,221.22

2,654.22

-433.00

191.04

193.57

-2.53

510.00

465

45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0606

社会科学

574.74

735.88

-161.14

528.74

687.32

-158.58

46.00

48.56

-2.56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060601

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735.88

-735.88

 

687.32

-687.32

 

48.56

-48.56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060699

其他社会科学支出

574.74

 

574.74

528.74

 

528.74

46.00

 

46.00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0699

其他科学技术支出

601.42

387.34

214.08

0.42

46.64

-46.22

1.00

5.7

-4.70

600.00

335

265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069999

其他科学技术支出

601.42

387.34

214.08

0.42

46.64

-46.22

1.00

5.7

-4.70

600.00

335

265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08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2.61

 

22.61

21.35

 

21.35

1.26

 

1.26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0805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

1.26

 

1.26

 

 

0.00

1.26

 

1.26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080599

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

1.26

 

1.26

 

 

0.00

1.26

 

1.26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0899

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1.35

 

21.35

21.35

 

21.35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089901

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1.35

 

21.35

21.35

 

21.35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10

卫生健康支出

237.95

 

237.95

237.95

 

237.95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1011

行政事业单位医疗

237.95

 

237.95

237.95

 

237.95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101101

行政单位医疗

17.00

 

17.00

17.00

 

17.00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2101102

事业单位医疗

220.95

 

220.95

220.95

 

220.95

 

 

 

 

 

 

实际工作原因发生

3、支出按经济科目分类的明细情况

(1)按照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的类级科目说明。

2019年本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21.48万元,其中:

工资福利支出(301)3,099.38万元,较上年减少262.67万元,全部为人员经费,较上年减少262.67万元,减少原因是机构改革减少一个单位及退休人员养老金转入社保经办中心管理等;

商品和服务支出(302)1,262.22万元,较上年增加151.51万元,原因是实际开展工作需要;其中公用经费292.22万元,较上年减少18.49万元,原因是厉行节约;专项业务费970.00万元,较上年增加170万元,原因是实际开展工作需要;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303)119.88万元,全部为人员经费,较上年减少254.78万元,主要原因是机构改革减少一个单位及退休人员养老金转入社保经办中心管理等。

资本性支出(310)140.00万元,全部为专项业务费,较上年增加140万元。原因是实际开展工作需要。



(2)按照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的类级科目说明。

2019年本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21.48万元,其中:

机关工资福利支出(501)221.93万元,机关商品和服务支出(502)652.92万元,对事业单位经常性补助(505)3,486.75万元,对事业单位资本性补助(506)140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509)119.88万元,因 2019 年部门预算中首次批复政府经济分类科目,与上年不形成对比。


(四)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本部门无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并已公开空表。

(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收支情况。

本部门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收支。

(六)“三公”经费等预算情况。

2019年本部门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预算支出6.3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减少5万元(44.25%),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车改引起的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减少及厉行节约。其中:2018年和2019年,本部门无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公务接待费2.3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减少1万元(33.33%),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厉行节约;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4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减少4万元(50%),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车改引起的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减少及厉行节约;2018年和2019年,本部门无公务用车购置费经费预算。

2019年本部门一般公共预算会议费20万元,较上年增加20万元,原因是实际开展工作需要。    

2019年本部门一般公共预算培训费83.28万元,较上年增加50.18万元,原因是实际开展工作需要。

(七)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

本部门2019年机关运行经费预算安排52.92万元,较上年减少1.63万元,主要原因是厉行节约,根据省上政策,统一压减公用经费 5%。

(八)政府采购情况。

2019年本部门政府采购预算共90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类预算15万元、政府采购服务类预算75万元。

八、专业名词解释

1、机关运行经费:指各部门的公用经费,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2、预算: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它规定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数量、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反映着整个国家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同时预算还指企业或个人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现金流的总体计划。它将各种经济活动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一个责任中心都有一个预算,它是为执行本中心的任务和完成财务目标所需各种资财的财务计划。


附件:2019年部门综合预算公开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技术支持:
0912-3893665
电脑端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技术支持:0912-3893665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支持IPv6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技术支持: 0912-3893665

榆政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