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610800MB29219970/2018-00353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榆林市政府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 | [ 发文日期 ] | 2018-11-05 |
[ 效力状态 ] | [ 文 号 ] | ||
[ 名 称 ] | 对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342号提案的复函 |
王金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榆林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榆林旅游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旅游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凸显出强劲的发展潜力。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白云山、红碱淖、二郎山、黑龙潭),国家3A级旅游景区29家;建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4个;有星级饭店27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3家;旅行社(分社34个、门市部61个)共139个;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数2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近10万人。201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226万人次,同比增长3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0.8亿元,同比增长34%,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
二、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1、旅游发展大格局加速形成。按照“山水人文、大美陕西”旅游发展战略,围绕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全市旅游业提质增效、增加供给、做大做强,提升旅游经济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榆林旅游发展重点,提出打造“一核一圈三带四区”的旅游发展新格局:以榆林古城旅游为核心,带动城市1小时旅游经济圈,打造长城边塞古迹旅游带、黄河风情旅游带、无定河绿色生态旅游带和沙地运动休闲度假体验区、黄土民俗风情体验区、工业科普旅游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体验区。围绕新发展格局,布局了“1+18”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全市旅游项目库,旅游交通畅达,A级景区创建,旅游服务提升,旅游人才培养,旅游形象宣传,旅游商品研发,旅游信息化建设,特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推广,运动休闲旅游,工业科技旅游,乡村旅游,旅游特色名镇建设,榆林古城改造提升,统万城、石峁国际化,长城旅游廊道,黄河旅游驿站,旅游品牌创建(陕北榆林过大年、清爽榆林)十八项工程。目前,“1+18”工程陆续启动或开展前期工作。二是组建榆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根据《榆林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组建榆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通知》(榆编发[2017]34号)文件精神,在原市旅游外事(侨务)局的基础上组建榆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榆林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为市政府工作部门,2017年10月8日启用公章并运行。委机关行政编制20名(市纪委整合纪检组带走两名,现在实为18名),领导职数为一正三副,另有侨联专职副主席一名,外侨办专职副主任一名;科室7个(政秘科、综合法规科、规划发展科、行业管理科、宣传推广科、人事教育科、外事侨务科),在职在岗干部21人。有三个局属副县级事业单位,榆林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办公室(编制15名)、榆林市旅游执法支队(编制18名)、榆林市综合服务中心(编制15名)。三是开展“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战略课题研究工作。组建了研究班子,制定了研究工作方案,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研究院、上海景域集团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清华大学、中国旅游研究院、陕西永秀智库等知名旅游研究院所对接,赴北京、上海实地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研究院、上海景域集团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全面了解两家机构的团队构成、科研实力、项目落地、合作方式等,重点了解落地项目的战略定位、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及宣传营销等,确定上海景域集团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为合作机构。经过深入调研及反复讨论,研究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阶段任务,目前正处于形成最终成果的冲刺阶段。
2、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榆林的黄土、沙地、沙漠、黄河、长城,这些重要资源的聚合在全国特有,特别是民俗文化资源很有吸引力。怎样让文化旅游资源变成消费者直接参与互动的好产品?我们把重点放在抓旅游产品供给上。一是成功举办两届“清爽榆林”沙地避暑旅游活动,2016年热气球展演、帐篷音乐、地方特色美食、自行车沙地赛、沙地徒步大赛、越野车沙地赛等活动精彩纷呈,2017年活动内容进一步丰富,分为“畅玩榆林”“激情榆林”“风尚榆林”“乐享榆林”四个主题周,由国际大学生沙雕邀请赛、欧洲大马戏演出、万人沙地音乐节、全国沙地越野赛、沙地足球赛、房车露营展示、美食节等80多项活动组成,吸引了超百万人次参加,进一步提升了榆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创新推出“陕北榆林过大年”活动,让散落民间喜闻乐见的170多项民俗活动集中上演,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中国摄影家》杂志举办了“榆林过大年”专题摄影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榆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魅力。CCTV-1《新闻联播》、CCTV-13《新闻直播间》、CCTV-7《乡土》栏目专题播放。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陕广新闻》等栏目轮番播放过大年活动信息,新浪、搜狐、今日头条、西部网、华商网等媒体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宣传报道。三是注重打造榆林城市“会客厅”和旅游目的地核心景区,一体化保护红石峡—镇北台—榆林古城。站在给历史留下财富的高度审视榆林古城,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古城,怎样建设古城”深入思考、深入讨论、深入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底子。邀请全国古城保护开发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在榆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围绕变革与创新、转型与升级、供给与业态、服务与品牌深入探讨,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按照国家5A级景区创建标准,突出文化核心,合理布局业态,利用现有组团,精心将河滨公园打造成榆林的城市会客厅,集中展示地域特色元素,形成陕北印象集中体验地。开展“游长城古迹·览塞上风光”系列旅游活动,长城旅游廊道建设的思路基本形成。四是倾力打造沿黄旅游。按照省上打造“黄河国家公园”的总体部署,深化与周边省市协作,创建沿黄区域旅游合作联盟,合力打造“大黄河”旅游带。结合黄河旅游驿站工程,重点打造府谷墙头黄河金三角、府州古城、神木天台山佳县白云山、吴堡石城、二碛廊道、清涧太极湾等景区。同时,依托黄河沿线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和人文自然资源,开发“旅游+体育”等赛事产品,去年吴堡举办了黄河大峡谷国际漂流公开赛,吸引到国内外11支专业漂流队以及晋陕大峡谷两岸陕西、山西的多支业余漂流队伍参赛。同时,注重点面结合、辐射带动,具有摄影写生、采风创作功能的艺术体验区也在规划建设中。
3、旅游基础配套逐步完善。针对榆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服务体系落后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加大了旅游产业专项资金的投入,同时积极争取省级旅游专项资金,推进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旅游规划编制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大行动,去年为止的三年“厕所革命”中,全市共建成旅游厕所204个,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任务,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今年继续按照国家旅游局和省旅发委的部署,开始了“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按任务要求下达各县区,将拟建厕所录入厕所革命管理系统,推进该项工作。加快自驾游营地和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空港新区等6个一级自驾游营地,其中塞上江南国际汽车营地和靖边龙洲自驾车营地建设项目列入首批国家500个自驾车营地项目。以创建A级景区为抓手,加快景区提档升级。二年内,全市3A级以上景区实现了翻番计划,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建成的A级景区;佳县启动了白云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神木县拟启动红碱淖创建国家5A级景区。着力推动综合交通、智慧旅游、餐饮住宿提档升级,抓好全域环境整治,规范市场秩序,开展了旅游服务评比、文明旅游主题活动。
4、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有序实施。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按照全域旅游的新理念新模式,按照“旅游+”和“+旅游”理念,全面融合发展榆林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业态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逐步转变,更加注重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打造。全面启动佳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神木市启动第三批省级旅游示范县(市)创建,全面推进县域旅游各项工程,做强县域旅游经济。推进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不断提升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标准,佳县赤牛坬、子洲西峰寺、神木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绥德绿源生态园乡村旅游示范点成功晋级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感谢贵委员对旅游业发展的关注和关心。
榆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8年8月13日
(联系人:李海军,电话:1899220835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党群机构网站
政府机构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中省驻榆单位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