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610800MB29219970/2018-00656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榆林市政府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 | [ 发文日期 ] | 2018-12-22 |
[ 效力状态 ] | [ 文 号 ] | ||
[ 名 称 ] | 对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211号提案的复函 |
尊敬的谢中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保障健康安全校园环境的建议》(第21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加大校园“三防”建设投入。据统计,5月份至今全市各县市区根据市督查组校园检查反馈意见,不断加大“三防”建设投入。其中神木市新增专项安全维稳资金1198万元,清退了老龄保安,新聘保安318人,配齐配足了所有安保设备,做到了校园监控全覆盖、全监控;横山区投入近400万元,增配了安保设备,更换了模拟监控设施;榆阳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城区新配保安147名,投入58万元增配安保设施,并且投入70多万元建设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平台;米脂县投入123.4万元,提升学校安全“三防”基础能力;清涧县投入30万元,购置短缺防卫器械。根据省教育厅印发的《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方案》,正在进行全市学校监控系统接入省平台,预计今年年底完成本项工作。
二是进一步强化校园内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指导督促各类学校和幼儿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学生健康情况备案制度、幼儿园上下学接送交接制度以及门卫管理、值班巡逻、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寄宿生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安全隐患定期排查报告等各项规章制度,同时狠抓安全工作常规管理,使学校稳定安全工作形成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规范运转、有序推进的良好局面。大力推进行业“三化”建设。重点是建立健全市级、县级、学校、班级“四级”安全监管网格,建好“四帐一册”(中小学安全生产基础台账、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台账、安全生产研判台账、安全生产责任台账、专业化监管手册),定岗、定位、定人、定责,切实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监管网格体系。
三是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大力推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培养广大师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从2018年秋季学期起,要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安全教育教材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课程计划,每学年教学计划课时不少于12课时。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市教育局每年组织一次全市中小学后勤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并且要求保安公司对保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同时,要求各中小学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安全主题演练,逐步实现每年进行一次仿真性综合演练;幼儿园每季度开展一次主题演练。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着力构建文明、和谐、安全的育人环境。
二、着力改善校园周边交通安全
5月份以来,市教育局与公安交警部门集中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周边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市教育局、公安局印发《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十条措施》,市交安办印发《加强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护学岗”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开展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强化涉校交通安全工作,全市未发生一起校园周边道路交通事故。
一是强化校园周边巡逻防控。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全市公安交警落实校园周边“高峰勤务”和“护学岗”制度,最大限度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进一步强化校园周边巡逻管控措施,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目前,全市在中小学幼儿园周边设立 “护校岗”共部署警力500余名。
二是强化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从4月28日起,全市各级交警部门在学生上、放学高峰期,组织专门警力在中小学幼儿园门口维护交通秩序,对校园周边乱停乱放、违法占道、闯红灯等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从严查处扰乱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的行为。对第一小学、第九小学等学校周边违法停车行为进行了治理。
三是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完善设施建设。交警部门制定了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组织方案,合理运用设置临时停靠点、临时停车泊位等措施,切实解决校园门口及周边道路停车难、交通堵、秩序乱等问题。完善校园周边道路减速、警告、让行的交通标志标线及交通安全设施,为学生出行创造安全通行条件,确保学校周边人行设施、交通安全标志标线设置率100%。对第七中学等周边的主干路上增设人行横道,调整信号灯配时,确保学生有足够时间通过人行横道。并在人行横道中间增加过街安全岛,不能一次通过路口的学生可以在安全岛内等待,保障了学生的交通通行安全。
三、扎实开展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
一是开展学校食堂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将学校食堂、校园周边餐饮服务提供者(包括小餐饮)和副食店列为重点整治对象,从证照持有到环境卫生,从进货查验到管理制度,从非法添加到原料控制,严格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防止不合格食品进入校园,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形势有了显著好转,切实保障全市师生的饮食安全。
二是开展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整治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整治工作。主要以“五毛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食品经营单位、小食杂店、食品小摊贩、校园及周边的食品销售店等为重点区域,共出动执法人员2200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48辆次,检查食品经营单位902家,对存在问题的商户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426份,立案查处1家,查封扣押问题食品147.3公斤,罚款0.5万元,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三是开展中高考食品安全保障。在中高考前对各考点食堂、食宿点、考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及校园周边餐饮服务提供者(包括小餐饮)和副食店开展一次专项整治,彻底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并在高考期间实行驻点监督、中考实行巡查检查等方式进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保障中高考期间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
四是扎实推进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和“明厨亮灶”质量提升工作。坚持日常监管与量化分级相结合,动态考评与年度考评相结合,全面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目前,全市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共有945家,已完成量化分级评定870家(优秀48家,良好532家,一般290家),待评定学校食堂54家,未评定21家,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率达97.7%。全市实施“明厨亮灶”学校食堂共计370家,“明厨亮灶”率达39.2%。
五是规范校外托餐场所食品安全工作。为保障中小学生校外托餐饮食安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全市中小学生校外托餐实际情况,起草了《榆林市中小学生校外托餐场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榆政办发〔2018〕34号),2018年5月23日由市人民政府印发。有效规范了全市校外托餐的经营、监督管理和服务,切实保障中小学生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进一步提高了全市中小学生食品安全质量水平。
四、强化部门联动,构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防控体系。
一是联合市地震局、市科协,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创建了一批示范校,有效提高了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是联合市检察院,开展了“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不断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三是联合市禁毒办,开展了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活动。与市禁毒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开展了校园禁毒预防教育宣传月活动;组织了“禁毒杯”榆林城区学校篮球联赛,有初中、高中以及学院共96支男子队参赛,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对识毒防毒有了新的认识。争取市财政140万元,联合筹备在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毒品预防教育主题馆,增强毒品预防教育实效性。四是联合团市委,开展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采取专题讲座、法律咨询、参观展览、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在校园开展预防违法犯罪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中小学生明辨是非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同时,正在协调有关部门在综合实践基地创建法治教育主题馆,挂牌成立“榆林市法治教育基地”,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深入开展“脱贫攻坚--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活动,榆林实验小学、榆林市第十一中学被评为省“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优秀单位。五是联合市网信办,开展了《网络安全法》宣传活动。各县区编印了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手册,各学校举办了学习网络安全法主题班会,并利用校园网站、宣传展板等载体,广泛宣传网络安全法,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法治观念。六是联合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开展了“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全面强化“校园内部安全管理、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校园周边巡逻防控、涉校园及周边高危人员排查管控、校园安全督导检查”五项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感。
虽然教育、公安、食药监等相关部门,在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仍需常抓不懈。下一步,我局将以常规管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加大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努力为广大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周边环境。
感谢您提出的建议,期盼您今后继续关心教育、支持教育,为榆林教育事业建言献策。
榆林市教育局
2018年8月15日
(联系人:姜米龙,联系电话:35256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党群机构网站
政府机构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中省驻榆单位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