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610800MB29219970/2018-00755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榆林市政府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 | [ 发文日期 ] | 2018-12-24 |
[ 效力状态 ] | [ 文 号 ] | ||
[ 名 称 ] | 对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273号提案的复函 |
尊敬的李鹏委员:
首先感谢李委员对我市环保工作及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三农”工作大局,事关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我们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六中全会、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农村生态文明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题,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突出“保护自然、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的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任务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201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要求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领导是农村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县区总体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制和问责制。并且每年对农村环保工作进行考核,提高了农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在全市环保工作中的比重。使农村环境保护的任务得到落实,目标更加明确。
(二)加大环保投入,落实保障措施
为了规范榆林市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管理,先后市环保局与财政局联合出台了《榆林市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榆林市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为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并且逐步建立起了“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农民自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创新资金运作模式,制定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广泛吸收民间资本投入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三)出台指标办法,规范项目管理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规范全市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2012年市政府办出台了《榆林市市级生态县乡镇村建设标准(试行)》,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市生态创建开展和
命名的依据;为了加大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项目的管理,
2015年和2016年市保护局与财政局联合分别出台了《榆林市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项目管理办法》和《榆林市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整治,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
一是积极开展中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12年我市有神木、靖边、清涧三县被列入全省2012-2014年集中连片整治示范县。项目全部于2015年完成并通过省环保厅验收,三年共投资8654万元对3县26个镇的172个村进行了综合治理。2015年我市又有绥德、佳县两县被列入全省2015-2017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县。2015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作中省市县共投资2200多万元,涉及2个县4个乡镇86个村,项目于16年验收。16年项目主要涉及2个县5个乡镇,46个村,概算总投资2058.31万元,项目于17年验收。2017年中省又安排了3350万元,将对横山区、定边县、米脂县、吴堡县、子洲县的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并提前下达了300万元,用于2018年榆阳区的农村环境治理。
二是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工作。通过开展中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所总结出的经验,开展市级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工作。2015年从市级环保专项资金中拿出出3500多万元,对12个乡镇的环境综合整治。目前方案已批复、资金已下达。
集中治理垃圾、污水、粪便、废弃工矿地等,美化村容村貌,创建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使村容村貌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是对个别无法进行连片整治且环境问题突出的行政村,根据村庄特点,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重点以生活垃圾处置主,几年来共对126个村进行了治理。
(二)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工程,确保清洁水源
1、通过饮用水源保护专项工程,实现饮用水源保护工程乡镇全覆盖。把保障饮用水质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2015年在继续加强对全市149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工程维护的基础上,开展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执法检查。并计划每个县区开展一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治理试点。加强对分散式饮用水源管理,确保饮水安全。
2、通过生态创建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目前,完成了200多个村的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三)狠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完成农业源污染减排任务
从2011年开始,按照年度减排实施方案,每年年初确定年度减排计划。截止2016年共完成了13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减排任务。在全面完成农业源减排任务的同时,又对184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进行了治理。在治理过程中,根据榆林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摸索,总结出了“雨污分流、干清粪、资源化利用”符合榆林实际的污染处理模式,被省环保厅定为“榆林模式”。
(四)以生态创建为抓手,实现清洁家园
根据2012年市政府办出台了的《榆林市市级生态县乡镇
村建设标准(试行)》,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工作。每年年初制定并下发任务书,将工作任务分解下达县区和部门。通过积极实施垃圾分类处理、饮用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卫生厕所建设、农田污染治理等工作。几年来生态创建工作卓有成效,“十二五”期间共创建成省级生态镇17个、生态村45个;市级生态镇28个、生态村186个。生态创建为农村环保工作搭建了平台,推出了一批农村环境保护的试点,使农村环保真正融入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了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农村环保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村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一些区域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1、农村生活污染日益突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本处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落后状态。特别是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处理方式已无法有效消解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的“脏乱差”。
2、农业面源污染日益加重。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及污水灌溉,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地下水污染,严重危及农产品和饮水安全。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但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没有同步跟进,从
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农村的主要污染源。
3、农村工矿污染日益凸显。农村工矿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缺乏有效的污染治理设施和监管措施,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加之,随着城市环境准入条件提高和环境管理加强,出现了污染企业加速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加大了农村环境压力。
4、农村环保能力建设严重滞后。榆林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多。尽管每年有4000万的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但是由于人员、设备、资金缺乏,技术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农村环境监管工作需求。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而且也对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必须下决心认真加以解决。
四、“十三五”工作思路
(一)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在全面完成“十二五”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十三五”我们将继续加强管理,加大支持,积极指导,督促各县区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力争做到资金管理规范,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制度健全。使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推进生态创建与保护工作
1、继续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榆林空港区国家级生态文明区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争取完成10个乡镇和30村的生态文明创建任务。
2、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乡镇为单元,深化“以奖促治”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系统推进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到2020年,力争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500个。
五、“十三五”工作建议
(一)增加投入、保障财力。将农村环境治理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对农村环境整治实行以奖代补。发挥社会力量,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多方投入、齐抓共管的原则,以创建生态县、乡、村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抓手,加强农村环保机构队伍建设,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政策和机制,加大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以奖代补”资金投入,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努力建成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村。
(二)理顺工作机制,形成合力。理顺全市农村环境保护相关部门的职能,建立统筹机制、督查制度、资金投入制度等,按照建管并举的思路,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齐抓共管,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榆林市环境保护局
2018年8月8日
(联系人:王晖,电话:0912-359042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党群机构网站
政府机构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中省驻榆单位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