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610800MB29219970/2024-00145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榆林市政府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 | [ 发文日期 ] | |
[ 效力状态 ] | [ 文 号 ] | ||
[ 名 称 ] | 榆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五届政协三次会议第176号 提案的答复函 |
类 别:B 类
签发人:高志钧
李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榆林数字经济产业园的提案》(第176号)收悉,感谢您对榆林市数字经济产业的关心。针对您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发挥数字经济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动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深入推进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建设,为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市工信局拟筹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具体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2024年,完成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及立项审批工作。联合国内知名研究院所成立培训中心,建立健全数字人才供需对接机制。通过“以考代评”方式开展职称评审工作,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化赋能培训体系。
2025年,建成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面向社会开展工业互联网相关战略、规划、政策和标准研究工作。围绕我市重点行业,联合发布工业互联网领域技术白皮书,制定相关标准,加快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为打造一批示范提供技术支撑。
2026年,建成工业互联网产业运营中心。有效评估企业发展水平,指导企业按需、有序开展数字化转型。推动数据要素市场流通交易,培育工业数据流通生态,引领能源化工行业工业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新范式、新格局。全力打造面向装备制造业的数字化协同能力,逐步形成市场化协同服务的产业生态。
二、建设内容
以园区现有基础设施与数据中心为支撑,拟打造智算数据中心、培训中心、创新中心、运营中心等四个中心,并逐步建设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基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基地和工业互联网企业孵化中心。通过打造四中心实现业态凝聚,形成立足榆林、服务陕西、辐射西北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生态。
(一)基础设施
布局办公区、数字展厅、培训中心、会议中心、休闲区,可满足800-1000人工作需要。利用现有数据中心,提供通用+智能算力、存储、网络、安全、密码等功能齐备的智算数据中心。
(二)培训中心
建设陕西唯一工业互联网领域“以考代评”培训基地。完善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考核认证体系,开展评价认证工作。面向行业内从业人员,开展以考代评工作,经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人社部专业技术职称等级证书,提升培训中心影响力。面向龙头企业、中小企业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举办工业互联网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培训,为中小企业转型发展蓄力赋能。
(三)创新中心
开展工业互联网相关战略、规划、政策和标准研究,承接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国家级重大工程和项目,吸引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国内外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和特色企业在榆林落户。
(四)运营中心
通过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平台、双碳管理平台、工业数据要素登记(确权)平台、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服务数字化平台等,不断提升服务广大企业的能力,助力政府分析决策,支撑高质量发展。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园区建设工作统筹。完善市区两级联动机制,强化园区第一主体责任,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落实落深落细各项工作。
(二)健全法规体系
加强创新中心建设立法保障。支持园区持续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及时总结经验并复制推广。支持开展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三)完善资金保障
建立支持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强化市级财政资金投入联动机制,支持国家创新项目在园区落地。深化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
(四)开展跟踪评估
强化园区数据统计、运行监测和绩效评价。工信局负责对园区建设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督促和指导。遴选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任务落实情况开展动态跟踪和评估评价。
榆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9月25日
(联系人:井宇1323927023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党群机构网站
政府机构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中省驻榆单位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