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610800MB29219970/2024-00146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榆林市政府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 | [ 发文日期 ] | |
[ 效力状态 ] | [ 文 号 ] | ||
[ 名 称 ] | 榆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189号提案的答复函 |
类 别:A 类
签发人:高志钧
冯彩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企业引进和留住高技术人才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18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人才现状
我市现有市场主体37万个,其中企业数量11万户,人的问题已经是制约我市企业发展的关键卡脖子问题,一方面是人才短缺,包括国有企业在内所有企业都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管理人才、技能人才普遍缺乏,民营企业用人问题尤为严重,有的民营企业连高中毕业的员工都招不进来,不要说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另一方面是企业用人成本很高,榆林目前员工工资、福利待遇远远高于省内其他地市,导致一些中小民营企业运营非常困难。
二、工作措施
市工信局将充分发挥服务企业的职能,全面做好企业人才工作,初步提出“123”企业人才工作举措。
1就是一个指引,以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高素质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指引,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面完成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2就是两个方向,从强化企业自身人才队伍建设和优化企业外部发展环境两个方向发力。针对企业自身人才建设体制尚未建立的现状,帮助、引导企业形成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激励体制。同时,进一步优化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积极推动已经出台政策的尽快落地,比如省上出台的《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市上出台的《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若干措施》三十条,省十条和市三十条中均对企业人才支持有具体规定。
3就是三个依托。工信系统企业人才工作由局里统筹安排,依托三方面力量,全面展开。
第一个依托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该中心是原中小企业局改制后成立,现在没有行政职能,主要职能就是做好中小企业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原有人员熟悉政策、熟悉企业的优势,充分调动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把企业人才建设工作作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的重点工作来抓。
第二个依托就是第三方服务机构。我市第三方服务机构体量很大,初步预估1000户。主要从事财税、法律、培训、咨询、企业孵化等相关企业服务工作,但目前这个行业缺乏统一管理,从去年开始我们着手开始引导这个行业逐步走向规范,2022和2023年累计评选出40户服务示范机构,今年的示范机构认定工作即将开始。同时今年准备评选认定一批特约服务机构,对服务费用给予一定补贴。这两项工作在全省市级层面榆林是第一家。我们要充分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专业优势,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引导他们积极开展企业人才服务工作。
第三个依托就是培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培养企业现有人员,从而提升企业人员整体素质。培训无疑是最具有操作性和效果最明显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培训,持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营企业人才工作,不断强化民营企业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市内民营企业家向东南沿海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学习先进经营理念、先进制造工艺、先进市场营销模式,助推企业以能源转型为动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我们即将组织能源化工行业、食品和生物医药行业、羊绒毛行业的民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生产业务骨干走进浙江大学培训基地。
榆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6月18日
(联系人:宋雅 电话:091238660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党群机构网站
政府机构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中省驻榆单位网站
其他网站